簡 介
bv伟德官方网站bv伟德官方网站坐落于風光秀美的石湖之畔,由鐵道部直屬蘇州鐵道師範學院物理系和建設部直屬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大學物理教研室、物理實驗中心合并組建而成。1987年開設物理學專業,199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開設應用物理學專業,2021年開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其中應用物理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10餘人、碩士研究生150餘人。學院還承擔全校《大學物理》《大學物理實驗》等公共基礎課。學院擁有光學工程、物理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電子信息類光電信息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點,其中光學工程為“十三五”“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
學院堅持人才興院、科研強院戰略。現有教職工71人,其中專任教師53人,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博士50人。擁有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歐洲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人才1名,入選江蘇省特聘教授1人、江蘇省“333工程”5人、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4人,江蘇省“青藍工程”9人、江蘇省“雙創計劃”4人。教師自主研發高精度自動化氣濕敏傳感器自動化測試系統,氣氛控制精度、光電參數測試精度以及環境參數控制精度均達國際領先水平,已成功應用于上海交通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等十餘家國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單位。教師近三年在Nature 正刊、Nature Communication、美國科學學院院刊 PNA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40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0餘項,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項10餘項。
學院重視教學科研實踐平台建設。擁有首批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中心”、江蘇省微納熱流技術與能源應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化傳感與芯片技術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新材料綜合訓練中心4個省級平台,蘇州市光學精密測試技術重點實驗室等4個市級平台,以及電子薄膜材料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固态物理與材料研究中心、高性能計算集群3個校級平台。與企業共建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9個。學院的物理實驗教學大樓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5900台套,包含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物性測量系統、離子束輔助磁控濺射系統、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X-射線儀和單細胞納米生化檢測儀等大型設備,總值8000多萬元。
學院始終注重内涵建設。應用物理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學物理方法》課程為首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慕課)平台相同課程中選課人數全國最高。出版包含“十二五”“十三五”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教材在内的9部教材,其中《大學物理實驗》入選江蘇省優秀教材。《電動力學》多媒體課件獲江蘇省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二等獎。學院近五年承擔包括省部級教學改革重大課題和重點課題在内的項目10餘項;教師在省級講課比賽中獲獎18人次,包括長三角師範教師智慧教學大賽一等獎和江蘇省高校基礎物理教師上好一堂課競賽一等獎。
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近五年,本科生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6項,本科生撰寫的論文被Nature Index期刊收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連續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教師指導學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銀獎,“挑戰杯”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創青春”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銅獎,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國家級二等獎,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國家級二等獎,中國力學學會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學生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總決賽三等獎,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總決賽優秀獎,全國高校物理演示儀器競賽一等獎,江蘇省高校大學生物理及實驗科技作品創新競賽一等獎,江蘇省師範生技能大賽一等獎等獎項。本科生考研錄取院校以複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為主,深造率達30%;其餘學生就業地點以蘇州為主,就業率達100%。
學院注重國際交流合作,積極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等國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交流合作,拓展師生國際視野。與英國南威爾士大學簽署合作培養協議,本科畢業生可同時獲得我校理學學士學位和英國南威爾士大學電子電氣工程理學學士學位。
學院自建“蘇科大物理實驗”視頻号,以科普活動為載體,将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融為一體,發布師生自制的物理實驗視頻100多個,擁有4.5萬粉絲和216萬播放量,獲蘇州市年度科普自媒體稱号。
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緻遠至恒、務學悟真”的校訓,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标,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内涵建設,努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科簡介
學院現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2 個:光學工程、物理學。
080300光學工程:
01先進光學設計制造與視光學:主要從事光學系統設計、光學元件加工制造、空間光學和環境光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特别針對非常規光學系統,如自由曲面的設計與制造。在視光學領域開展漸進多焦點眼用鏡片的設計與制備,突破了漸進多焦點眼用鏡片設計制造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加強學科與眼視光學的交叉發展。
02光電儀器與智能檢測技術:主要從事靶場光電測控設備,高端智能制造自動化光電儀器,自适應光學技術及其在軍用地基望遠鏡、生物熒光超分辨顯微鏡、空間激光通信等領域的應用,光電智能監測檢測技術等研究工作。
03光通信與信息處理技術:主要研究光子通訊與信息處理的前沿理論與技術,融合光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和圖像處理技術、量子光源與物質相互作用手段,實現光纖通信與傳感中的新型光子器件、量子保密通訊和信息處理技術、可見光 CCD、CMOS圖像傳感器成像技術和高速圖像數據傳輸、存儲與顯示技術。
04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主要研究激光材料、低維半導體光電材料、光子晶體、超材料等光電功能材料的光電特性,結合材料制備與表征技術、半導體制造技術和計算分析與模拟技術,開發高效率激光材料、LED發光材料,以及太陽能電池、氣體傳感器、光電探測器、光通訊及存儲等光電子器件。
070200物理學:
01理論物理:主要研究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探索相對論效應下的量子糾纏的度量;采用物理模型分析與理論模拟計算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包括量子自旋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等拓撲量子态的物性研究;納米螺旋材料的生長機理和機械性質的研究,探索其在微納米電子機械系統的應用;大氣物理中的非線性現象研究,探索氣象預測和對氣候的影響。
02凝聚态物理:以新能源材料、 二維材料、磁電材料等為研究對象,系統研究新型功能材料的設計、制備、性能優化、光電輸運機理等前沿課題;研究二維材料/氧化物薄膜界面處範德瓦爾斯結的物理特性和器件,快速響應的光探測器件;開展鐵磁/鐵電薄膜微結構在微波-太赫茲波段調控的物理機理研究,通過仿真模拟和微納加工技術,實現可調控微波-太赫茲波原型器件的實時演示;探索稀土永磁材料、磁緻冷材料等新相合成和性能研究,發展新一代的稀土功能材料。
03光學:面向光制造、光通信、光傳感、光醫學和光顯示等光子應用行業,以先進光電子學、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以及光電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光芯片及關鍵材料、光器件及模組、光子終端設備等光子領域,系統研究光電功能材料作用機理以及光與物質作用過程和機制,研發具有特異光子産生、傳輸、響應、應用的功能材料及結構,實現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可控調節。開發光催化技術,研制高效光伏、光電探測與傳感等新型能源與環境器件。
04計算物理:主要開展與鐵磁、鐵電、拓撲、超導等物理效應相關的材料體系的理論計算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方法對低維材料體系的晶體結構、電子結構、磁性、拓撲特性等開展系統的理論模拟計算研究,探索低維材料中的新奇物理效應;采用理論模拟計算方法研究缺陷、摻雜、襯底、應變等對半導體材料物性的影響,探索半導體相關物性的調控效應及機制;采用輸運理論開展納米材料器件電子及自旋輸運特性的數值模拟計算研究,探索具有新奇輸運特性的納米自旋電子學器件。
bv伟德官方网站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招生專業 代碼及名稱 |
研究方向及學習方式 |
初試考試科目 |
複試筆試科目 |
培養類型 |
0803 光學工程 |
01(全日制) 先進光學設計制造與視光學 02(全日制) 光電儀器與智能檢測技術 03(全日制) 光通信與信息處理技術 04(全日制) 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25普通物理 |
物理光學基礎或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
學術學位 |
0702 物理學 |
01(全日制)理論物理 02(全日制)凝聚态物理 03(全日制)光學 04(全日制)計算物理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5高等數學 ④825普通物理 |
量子力學或 固體物理或 電動力學 |
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入學考試參考書目 |
(說明:所列參考書目僅供參考,非考試科目指定用書) |
|
招生專業名稱 |
考試 |
考試科目名稱 |
書名(第X版) |
作者 |
出版單位 |
出版 時間 |
|
|
光學工程 |
初試 |
普通物理 |
《普通物理學》第七版 |
程守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年 |
|
|
複試 |
物理光學基礎 |
《物理光學》第五版 |
梁铨廷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2018年 |
|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六版) |
閻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年 |
|
|
物理學 |
初試 |
高等數學 |
《高等數學》第七版 |
同濟大學數學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年 |
|
|
普通物理 |
《普通物理學》第七版 |
程守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6年 |
|
|
複試 |
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教程》第三版 |
周世勳、陳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2年 |
|
|
固體物理 |
《固體物理學》(重排本) |
黃昆、韓汝琦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4年 |
|
|
電動力學 |
《電動力學》第三版 |
郭碩鴻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年 |
|
電子郵箱:sltj@mail.usts.edu.cn
學院電話:0512-68310095(李霞)
導師簡介:/rcpy/yjsjy/dsjj1.htm